朋友極力推薦我看郭小櫓《戀人版中英詞典》(以下簡稱《詞典》),她的理由是,「妳的文字都很愛情嘛!」

噢?我的文字如此這般?

於是我花了點時間回到部落格瀏覽,然後有點心虛:朋友說的似乎沒錯,的確從愛情出發書寫的比例不少。愛情就愛情吧。坦白說,沒有愛情真的會讓我失去三分之二的生命力。

何需遮遮掩掩?

因為我身為21世紀女性?我受了高等教育?還是因為不可以公開承認我甘願耽溺於愛情?現在的女人,似乎不太適合公開承認需要愛情。愛情觀在這時代,也有她的政治正確性,否則一不小心容易被打成「沒有自我」、「缺乏自覺」、「女性之恥」、「膚淺」、「未被啟蒙」之類的愛情黑五類。

花了幾天讀完郭小櫓的書,相當慶幸朋友判斷無誤,她鐵口直言:「妳一定喜歡這本書!」沒錯,透過郭小櫓,我經歷了女主角動人的內心深處。儘管我認為《詞典》說得真切,但也有人持不以為然的意見。

兩週前,聯合報讀書人刊登何致和對於這本書的評論,是這樣寫:

郭小櫓寫的是一個平易近人的愛情故事。對喜歡戀愛氛圍和異國情調且對以上兩者皆認識不深的讀者來說,這本以純真、輕鬆和幽默筆調寫成的小說頗能滿足他們知性上的需求。

身為女人,我在這本書裡完全沒有何致和說的「純真、輕鬆、幽默」的感覺,更沒有異國情調的浪漫綺想。反之,《詞典》讓我看到一個中國農村女孩Z極力想從兩人愛情關係中,探索自己,重新回頭思考自己文化背景中的價值。即使弄到兩人關係緊繃、精疲力盡、傷痕累累,Z仍不放棄。

一個女人要認識自己,先天條件加上後天環境,本來就比男人困難。小至日常生活起居設計,大到國家政府制度價值觀,我們以為理所當然的一切,背後往往忽略了「很多價值是由男性主導建構而成」。

過去女性主義談過的東西,在此不贅述。這邊要提出的關鍵是,在瞭解了「男女大不同」之後的重建過程,不僅路徑分歧、而且女人常常會自起干戈。女人都有路線之爭,更別說男人看待女人的方式。好多年前,包括致力論述女性主義的畢恆達等「男人」,都仍不免被激進的女性主義者抨擊。女性自覺之路,仍在顛簸中前行。

23歲的Z從愛情和性上面瞭解了自己,這一點也談不上浪漫。特別是在她承認,她從不懂得自慰、直到自助旅行途中,她在一個陽光燦爛的天台上嘗試,「我的身體開始顫抖,呼吸急促。我的洞穴渴望吞沒某物……我叫出聲來。……這輩子就這麼頭一回,我自己出來了。……我可以靠自己一個,不用仰賴男人。」這個發現自己可以取悅自己的過程,與其用浪漫純真形容,還不如說是欣喜。

終於發現自己身體的奧秘,當然值得欣喜。

何致和則給予以下的的評論:

Z小姐大膽探索女性情慾與身體,這點原本無可厚非,但法國女思想家西蘇要求女人『書寫身體』的呼籲距今已相當遙遠,華人世界在1990年代興盛的女性主義迄今也有一段時日。若借用東方主義的觀點,這本遲來的女性主義著作,的確頗能迎合西方人品味,讓他們產生『中國女性被西方啟蒙』的印象。

女人探索情慾與感受高潮,跟男人從小就可以玩鳥、隨時打手槍射精解決,本來就有很大的差距。「書寫身體」訴求的確已經過了好久,但現實是,很多女人還是不懂,就連滿足女人的A片、性慾等管道,也寥寥無幾。女人頂多只能偷偷地從鏡子裡的反影,觀察那個神秘的花園。

可也因為這樣私密,常常看了也是白看。為什麼?Z小說:「我沒見過別的女人的花園。」相較於男人外顯的陰莖,女人很難從自己的花園裡立即覺察到什麼秘密。

女性主義發展至今,很多東西還是停留在「訴求」的層次,真實生活裡的面貌往往距離「訴求」很遙遠。何致和或許認為,站在女性主義發展史上,郭小櫓仍落後了點,甚至「中國女人還要被西方啟蒙」。但這本來就沒有沒有什麼好質疑的。

因為若要用啟蒙觀點來看,不只中國女人情慾,當今奉行民主、人權、自由、理性,哪一個不是西方啟蒙的結果?

所以我還是回到一個女人的感受來談。這本《詞典》與其用女性主義書寫定位,我覺得更適切、也讓我感動的是,郭小櫓說出了現代女性的部分真實和困境。望著那個搖了一個世紀以上的女性自覺旗幟,遠遠地飄搖著:理性上,我明瞭透徹;生活實踐上,卻好似難以抵達的彼岸。

 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書封:大塊出版提供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itchire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