◎漫長路途

 

與大學學弟道別後,接下來的路程,真的只剩下我一人,自此再也沒看到車友。北橫沿途都有樹蔭遮陽,使得當日中午約有36度的酷暑,在山裡也不覺得悶熱難耐。

 

去的日子,適逢水蜜桃盛產季,拉拉山辦了一個水蜜桃之夜的觀光活動,因此在下巴陵(台747K)前,不到十點,已漸次湧入不少車輛。沿途都有攤位在賣水蜜桃,原本想著自己是否該應應景,吃上一顆,不然好像沒有此時此刻來到北橫的感覺。

 

不過,真的無心停下車來嚐桃,想想就算了,或許過幾天,再開車上來好好享受也不壞,總之,想吃的時候,就會吃了。

 

直到下巴陵前,路況起起伏伏,就如同一般山路,沒有太嚴峻的挑戰,而且沿途都有攤販、山產餐廳,一點都不覺得北橫偏僻,或者需要特別補給,隨時都有可供應的店鋪,我因此在心頭樂著,路程雖遙遠,但騎完應該不難。

 

過了壅塞熱鬧的下巴陵之後,48K處開始,路景迥異,不僅還算寬闊的兩線道突然成了難以會車的一線,而且連續約10公里的路況是緩升坡,這一路,要從標高600升至1100。我於是開始騎到有點怨恨:怎麼沒人告訴我,這段特別難?

 

原先的體力,每騎1015公里,休息喝個水即可,但自48K開始後的10公里,我每3公里就要停下來喘口氣才行。而且奇怪的是,乾糧、水分也都攝取足夠,可是確有種越來越虛的感覺,好像身體的飢渴,解不了。到了一轉彎處,有池小小的泉水,我忍不住停下車,手套、安全帽卸下後,馬上用那冰沁的山泉往臉上潑灑,暑氣終於消退了一半。

 

我在心頭自忖著:真的要繼續騎下去嗎?還是乾脆在這等著晚上約好的朋友,請他們來把我連人帶車拖了走?平時練車,爬坡10公里是家常便飯,為何唯獨今日卻像走著一條漫漫長路,毫無止盡可言?繼續撐下去,我會不會體力透支?……

 

種種疑問在腦子裡交戰,交戰完畢,還是決定用腳踏著車,繼續走吧。

 

這是這段時間騎車的最大的說是收穫,也不甚貼切;訓練,又顯刻意,總之,意思就是,自從開始了一個人騎車的日子,我發現自己變得更有勇氣,不管是面對陌生路線、陌生路況、單車出狀況、身體極限等,越來越能用平穩的態度去面對解決,而不再是一陣慌湧上。這種應變能力,也逐漸滲透在生活的每個面向:工作、人際、親友、情感等。

 

不再害怕,也不會再找很多理由搪塞。

 

◎抵達宜蘭

不知不覺,這段慢長路程就在我看到「大同鄉」58K處,宣告結束,終於從桃園到了宜蘭。我一看到大同鄉標誌時,有股衝動,想對著路牌又親又摟,不然實無以表達此刻的興奮。而且,就在路牌的不遠處,我終於看到了離開下巴陵之後的第一戶民房:林務局。

 

好吧,即便是林務局,我都覺得可喜可賀,至少有人!更難以想像、令我感動的是,林務局旁竟還有一攤販賣水蜜桃的攤子。這下,我要狠狠地吃上兩大顆,否則缺席了,定會成為這趟行程的最大遺憾。

 

儘管水蜜桃又大又漂亮,可我無法帶走,於是揀選兩顆後,便當場大快朵頤了起來,兩顆只要四十元,跟台北的價格相差好多,我開心地對著店家直呼過癮,手舞足蹈雀躍著一再道謝,謝謝他們販賣水蜜桃,讓我終於有了體力可以完成行程。店家看到我這樣興奮,似乎覺得莫名,但畢竟我是開心的,搞得他們也很靦腆地回我:「我的水果給你吃,也值得啦!」

 

吃完水蜜桃,我的身體狀況似乎恢復了大半,終於可以用愉快的心情,繼續前行。

 

盛夏來到北橫,樹木都是蓊鬱清脆的模樣,之前我只在秋天來過一次,記憶中,北橫的超過1100公尺的高處,會有成片枯樹(我還是認不得那些樹木),這次經過,沿途都沒有秋天的蕭瑟氣氛,綠葉只怕來不及舒張,哪輪得到枯黃景象登場?

在抵達明池前的5公里處開始,就有了人工打造的路景,植物整齊排列著,紅紅的槭樹成排羅列。

 

這樣好看不好?老實說,我還是喜歡凌亂原始的風貌。整理過的東西,乾淨有秩序,但就是少了股自然的活力,生命力的展現,往往就在看似雜亂無章的混沌中,表露無遺。

 

原先和友人打算在明池山莊過夜,因為房間客滿,所以改約宜蘭,經過明池時,心頭反而沒有想停留太久,也覺得還好沒在此過夜。這是很美麗的地方,無庸置疑,不過騎著單車、全身骯髒狼狽、腦子想一口氣完成這北橫等種種因素,使得我毫不猶疑地繼續踩著踏板,一點也不想停歇。過了67K的明池,約莫再騎8公里的平路,就開始了13公里的連續下坡路段。

 

直到75K開始要下坡,此刻已是一點五十分。騎了將近九小時的路、爬了約八百公尺的高度、經過了90公里的長度,一切,似乎就是為了十分鐘急馳下坡的爽快做準備。

 

我的平衡感很差,上坡路面總是騎得歪扭,不成直線,下坡路段,身軀僵硬,不懂的利用離心力好讓人車平穩,因此每逢下坡,就是教我開始緊張萬分的時刻。不過,就在這次出發北橫前,我再度騎了一趟平溪練習時,感覺自己好像比較能夠掌握下坡的技巧。沒像過去那般辛苦地按煞車,按到手指都已僵硬發麻。

 

這段下坡,真的和以往的感覺稍有不同,我終於知道自己的身軀要如何放軟,也知道遇到180轉彎時,如何不恐懼、自然地「壓車」,順著離心力量把人車順勢帶下,越騎越覺得開心,不僅路程即將結束,而且下坡得心應手,一切的歡悅,就在我看到蘭陽溪河床大器展現在我面前。

 

終於,到了。還不到芒花的時節,但我和車先來了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itchire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