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看到兩則有趣且重要的新聞,一個是英國劍橋市新任市長夫妻—貝利和李度—都是男變女的同志。另一個則是美國副總統錢尼的同性戀女兒瑪莉生下男嬰。
 
劍橋市長夫妻檔,是全球首例的變性政治人物。他們的戀情不僅公開,而且還被所屬的自由民主黨與不同陣營的工黨所支持與祝福。貝利強調,希望未來施政,不會因為變性而模糊焦點。
 
錢尼的女兒瑪莉,同性戀身份也常常被炒作。錢尼追隨布希的腳步,反對同志結婚的修憲案,瑪莉也一度擔任父親的競選幹部,這樣的身份,飽受同志圈內人抨擊,他們認為瑪不僅不為同志發聲,還「昧著良心」。
 
對外,在同志圈裡,瑪莉不討好;對內,在家裡,瑪莉的性向,卻又不止一次被父母親公開否認。這種處在裡外不被認可的窘境之下,瑪莉承受的壓力,已非簡單的是非對錯二分法,可以一刀劃下區別。
 
不管如何,至少英美這些公眾人物或多或少都還有勇氣站上台前示人,台灣呢?
 
姑且不論同性戀、變性人的地位如何,就在不久前,壹週刊曾報導過,第一夫人吳淑珍一度病危,她那時的最大未了的心願是「沒有內孫」,也因此盛傳黃睿靚得了產後憂鬱症。
 
如果扁嫂的「心願」是真的,身為台灣第一夫人的口頭上依舊惦念著該有傳宗接代的男兒身時,這又會起何等大的效應,深化了父權!
 
當然,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選擇,吳淑珍是凡人,我們不能去斷絕她自然而然的期待,但令人恐懼的正是這點:即使受過高等教育、也參與過政治,吳淑珍的價值觀並沒有隨之成正比地開放進步,婦女運動在今天,跟百年前,又有何差異?
 
因此當辜寬敏說出「穿群子的不適合當三軍統帥」的言論時,還會引起多數人「默認」時,也就不令人意外。
 
不意外,但憂心:台灣跨越性別藩籬之路,還有好長一段要前進。
 
相關報導:

 

 

 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itchire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