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讀完《身體的情緒地圖之後》,最近接著讀的兩本書是《丁庄夢》《疼痛》

 

腦子因而一直在自己的身體上打轉:這皮與骨只要一受苦,人的意志力馬上面臨嚴峻的考驗、甚至被摧毀。即便沒毀,多半也免不了用負面情緒看待痛苦。害怕痛、害怕苦,是本能,那是生理的自我防衛機制。

 

保羅‧班德投入痲瘋病患研究與醫治的工作,看到一個個令人不可思議、甚至驚懼作嘔的畫面,例如,痲瘋病人把手伸入炭火取烤蕃薯;天真漂亮的小女孩察覺不到自己的腳已扭傷,仍繼續奔跑,最後尖銳的骨頭都穿透皮膚往外翻出,小女孩依舊不自覺……

 

痲瘋病患的身上,到處都是難以想像的傷痕,不僅傷口潰爛,連受傷本身,都叫人匪夷所思,一切只因「沒有疼痛」,痲瘋病患拖著這殘破的軀殼,成了人人眼中的「怪獸」。沒有痛覺,使得這些人活得沒有任何知覺,身軀宛若眼中莫名其妙被拖著、甩不掉的死寂物體。所以,保羅用「上帝給予的禮物」形容疼痛的珍貴,儘管疼痛不受歡迎。

 

與痲瘋病人生理上無法自覺痛苦相較,另外有一群人,為了生存,同時做出與生存本能反其道而行的做為,刻意忽略身體痛苦與潛藏的威脅,拚命抽血賣錢,這些人是河南愛滋村的血牛們。他們讓自己身陷麻痺痛覺與身體危機中,本想討生活,卻早早因而病殘,甚至禍殃下一代。

 

閻連科幾次進出愛滋村,於是提筆寫下《丁庄夢》,寫完此書的閻連科,像洩了氣的皮球,情緒迸發出來,痛哭不能自己。

 

閻連科自己形容,可怕的不是染了愛滋病的身體,是連心都染了愛滋。村莊集體賣血,愛滋病人把血袋直接在湖水裡清洗,這紅紅的湖睡,上方總盤旋一堆蚊子,連著幾年,蚊子都肥肥大大的不咬人。

 

賣血,跟窮困鄉下務農的生活相比,好賺多了,人人因而趨之若鶩,為了生存,冒險用自己的生命做賭注,這難道不是一種荒謬?一種矛盾?

 

《丁庄夢》的相關報導,請看這裡

河南愛滋村的相關報導,請看這裡

關於樂生療養院:樂生的無名部落格青年樂生聯盟

關於痲瘋病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itchire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