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常在吃了甜點後,悔恨交加怨起自己?你常怪罪親密愛人,因為他讓你生氣?你只要遇到自己最不想面對狀態,就會不自覺地有固定模式反應(比方酗酒、下巴緊縮、拉扯頭髮……)?

 

當這些反應內化成為自己不自覺的模式時,恭喜你!因為你也加入了上癮行列。

 

克莉絲汀‧寇威爾(Christine Caldwell,以下簡稱克莉絲汀)長年研究舞蹈與身心治療,萌發「動態之輪」的構想雛形,經過十年的教授與觀察,累積許多臨床經驗後,1996年終於把這套自創療法付梓問世。眼前各種身心靈療法正值當紅之際,但十年前,克莉絲汀的研究卻是與身體療法有關的少數。

 

心靈工坊兩年前把這克莉絲汀《身體的情緒地圖》翻譯成中文,表示克莉絲汀的研究仍具有指標意義,至少在中文世界裡,從舞蹈治療(或者廣泛的藝術治療)分析「上癮」的書籍並不多見。

 

克莉絲汀從身體的「反應」()觀察上癮、然後挖掘上癮背後的成因、並進一步引導個人去發揮能量,用敞開的心胸去面對自己想要逃避的感覺,這樣才能徹底超越自我障礙、功課才會做完,不然會一直在原地打轉,遇到事情,狀況便重複發生。

 

我這心理學的門外漢,不懂心理專業知識,也對藝術治療不甚瞭解,每次想要好好認識自己時,去書店的心理學專區,看到琳瑯滿目的叢書,實在無從選擇起。尤其,出於「想要瞭解自己」這樣簡單的動機,一翻閱這類書籍的「專業」內容時,反常使我望之卻步,覺得這些書好像都還是針對圈內人所寫。我很難讀得下去,即使讀了,多半也落得不知所云,因為太艱深了。

 

但在閱讀《身體的情緒地圖》之後,終於可以感受克莉絲汀深入淺出的文筆功力。她從頭到尾,沒有花太多力氣搬出心理學大師的論點,而是用許多臨床案主、生活上的例子來說明上癮這件事。

 

克莉絲汀不斷強調「愛」,她認為,上癮的根源來自於缺乏愛的感覺,缺乏愛造成不安,接著想要掌控,掌控包括掌控自己的情緒、掌控身體、掌控意志、掌控別人,當掌控的念頭浮上,上癮的結果也就不遠。

 

藉由上癮的感覺,人可以麻醉自己,用以迴避不愉快的事情,這就使人的感受能力越來越薄弱,取而代之的是滿腦子的自我詮釋與判斷,太強調思考,同時忽略了當下身體的感受。所以上癮之人,多半祇有大哭大笑大喜大悲,你問他有沒有感覺得玫瑰花香,他可能的回答是「沒有」,或者「有又怎樣」之類的說法,癮君子的細微知覺已經麻痺了。

 

根據克莉絲汀的分析,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上癮的「症頭」,但她也強調,這不是不好的事情,重點在於你是否自覺。有了自覺,便不會讓自己陷入無法自拔的處境。

 

儘管她在後半段分析「動態之輪」的模式與作法,我又覺得過於專業而不感興趣,但基本上,克莉絲汀在談論專業的操作模式時,仍不脫離每個讀者自我落實的可能,祇是解讀方面,可能就得仰仗專業人士的分析。

 

你有多久沒有好好觀看自己的身體?你是不是早已忘記身體的存在,直到他出了毛病:扭傷、牙痛、腸胃發炎、甚至被醫生宣布得了癌症?你是不是一直認為,人之所以為人,就是要用靈控制肉、壓抑慾望橫流的真實內在?

 

但你有沒有發現,一切努力,在病痛那一刻到來、情緒瀕臨崩盤、直接面臨死亡時,都得被迫宣告徒勞無功?

 

好好認識自己,並從身體開始,去和自己的身體共舞,你會發現不再如此憎惡自己,即使面對病痛死亡,也就不會這樣驚懼。

 

 

◎繼續嗑◎

 

身體密碼。戴比‧沙皮爾。台北:采竹文化。

身心合一。肯恩‧戴特沃德。台北:生命潛能。

愛、自由與單獨。奧修。台北:生命潛能。


(註)克莉絲汀區分了「反應」(react)與「回應」(respond),反應是被動的反擊,回應則是主動的、開放的。克莉絲汀認為,回應才是接納自己、對自己身體有自主權權的狀態。若一直處在反應裡,那麼癮不僅很難根除,而且也不為人所察覺。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witchirene 的頭像
    witchirene

    左炘漫漫

    witchire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