晚上回家,看到Gina、Grace姊妹兩在房裡還沒睡,我聽到兩人此起彼落的讀書聲,猜想:八成明天要考試。於是問了六年級的珈怎麼還不睡?果不其然,Gina說,明天要考試啊;一年級的Grace也跟著說,她也要背書呢。
我看老媽躺在床上沈沈睡去,問姊妹倆要不要來我房間背書,不然會吵到阿嬤。姊妹兩人興沖沖地來到我房間,我一邊工作,一邊陪她們溫書;不,應該說,她們一邊溫書,一邊陪我這小姑工作。
一直覺得哥哥與嫂嫂是不及格的父母親,其實,不只他們不及格,姊姊和姊夫也一樣。結婚生子是絕大多數人不加思索的人生「必經」過程,很多人以為,結了婚、生了小孩,自然就知道怎麼當起父母。但我從不認為當父母不用學習,為人父母,並不是與生俱來的天賦。
哥哥嫂嫂面對孩子的教育方式,就是花錢補習,小孩學不好,就是老師沒教好,在小學教書的姊姊也無法免俗,讓我那外甥與外甥女從音樂、鋼琴、繪畫、舞蹈、圍棋樣樣學。
偏偏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,當初姊姊、姊夫兩人特地從新店市區搬上偏遠僻靜的新店山上時,為的是兩個孩子可以在山林中奔跑,並準備讓他們念森林小學,希望他們有個愉快徜徉在自然裡的童年,但是當兩個孩子開始接受教育後,父母卻又不辭辛勞地把他們送下山學習各項才藝,假日才藝行程排得滿滿的,還遠從新店回到新莊老家這邊學圍棋。
我看了真是傻眼,但卻無能、也無立場說些什麼。哥哥與姊姊的老大幾乎都是我一手帶大,自己常開玩笑說,除了懷胎十月產子沒經歷,我已當過全職媽媽。念大學與研究所時蹺課,不是參加社團活動、跟同學出遊,而是為了看護葦珈與子茵。他們感冒發燒,我就頂上去照顧;腸胃炎住院,我就在醫院留守,因為我考慮到他們的父母上班、做生意不好停擺,當學生的我時間還是可以比較自由,所以我這阿姨、姑姑也就當仁不讓了。對於這些孩子,我是有著深厚的感情。
一路陪著他們成長,讓我更加小心地思索:自己要為人母嗎?
於是,我決定不結婚、不生子。
與身旁幾個好友聊過之後才發現,我們幾個女人,不是不想生孩子,而是我們的標準太高,甚至過於嚴苛,嚴苛到認為自己無法當一個好母親,因此決定不生。我們認為,孩子的成長過程不能假手他人(包括父母親,因有隔代教養問題),因此如當起母親,自己手邊工作一定得放下,為的就是專心陪伴孩子。
除了專心,我們也不忍見到孩子沒有玩伴,所以我們都覺得至少要生三個以上。
我覺得三個最好,只生一個,自己也難免會陷入溺愛的毛病;生兩個,容易有偏愛其中一個的傾向;生三個最好,是因為我看到姪女兒三人自會有種恐怖平衡的相處模式,不需要大人的介入,三人就會把問題解決掉。很多小孩之間會有紛爭,往往是因為大人的介入,而大人的介入又不甚公平,孩子因此爆發更大的衝突或烙下彼此間的疙瘩。我常覺得Gina她們三姊妹挺逗的是,永遠都在合縱連橫,一會兒最小的當撂北仔,被兩個大的排擠,一會兒是Gina大姊大發雷霆,兩小的就得共患難,再不然就是愛哭、反應略慢半拍、卻又愛成英勇的Grace常被Gina與Peggy訕笑。
反正,她們隨時都在變換合作結盟對象。大人啊,只要在旁看看就好。需要時再出手,一出手就是三人一起教育。這是我想生三個的原因。
另一個好友覺得要生五個呢。
我們想想,自己哪來這樣的經濟能力養孩子?所以還是做罷。
此外,我們不生孩子還有一個原因。看到身邊好多不稱職的父母親,有時候我們會想,何不自己使上一點力,小小彌補父母親不足的愛,好讓身旁已出生的孩子過得更好?所以,自己生與不生,已非重點,重點是,我們好想看到每一張童稚的臉可以展顏歡笑。
這不是偉大、不偉大,只能說,看到孩子每天被填鴨教育餵飽,上學、補習、電視、資訊充斥生活,我就不忍。如果能抽空陪伴他們,與他們分享生活的樂趣,不管是有形的玩樂或是無形的價值觀分享,這都是我願意去努力的。
陪Gina默背完畢,姊妹倆喜孜孜地回到他們的房間去睡覺。總是這樣的,如果我能多抽一點時間出來,提早一些時間回家,讓他們有人可以聊天、分享學校生活大小事,看到他們心情安穩,我就真的心滿意足了。
孩子的成長,祇有一次,一旦錯過,就再也沒有機會。我真的希望,他們可以愉快地成長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