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要去騎北橫,最困難的事情,還不在於從家裡出發、兩日來回兩百多公里的距離,真正讓我傷腦筋的是,這革命伙伴滿身的機械原理,他要是生病,會讓我很恐懼的。

 

以前和男友騎車,還有人可以互相照應(嚴格說來,其實是我懶惰,把技術問題全都丟給他,我只要出人、出腿就好),現在自己騎,就不能這樣賴皮了。不僅要獨自規劃好路線,也得開始學著思考添購裝備、學習基本補換胎技術。

 

兩個月前,買了一支小小的打氣筒,安裝在車上,起初買了祇為安心,一直沒派上用場,而且這幾個月的路線,淡水、貓空、草湳、深坑、平溪、甚至桶後,我總是很放心地認為:大不了用牽的,幾小時內一定有辦法找到店家修理。就這樣粗線條地安心了一段時間。

 

有天早晨我起得早,因此計畫去一趟十三行博物館,五點出門、七點返家,沖個澡,還可以悠閒地跟同學吃頓早餐然後上班去。

 

去時一路順暢,天氣很好、到處都是蟬聲,五十分鐘抵達博物館,稍做休息後,希望回程也是這樣的時間,順順利利。但就折返回來的路上,突然感覺後輪一陣一陣頓頓的,下了車,我開始有些些恐懼浮上心頭,在手觸及後輪之前,拚命默禱著:不要「消風」啊!

 

果不其然,輪胎是軟的,不想面對的事情,還是發生了。心裡頭一直發毛:八里這荒郊野外,我怎麼牽回家?不牽,車子也不能丟在此,雖然已經不是新車、也非頂級車款,但還是小有價值,絕對會被帶走……

 

好吧,一定要和他生死與共。我當機立斷這樣想。

 

拿出那個從未使用過的打氣筒,我望著那瘦瘦長長的管子,心想:老闆教我怎麼用,我記得嗎?對自己的記憶充滿懷疑,不是記性不好,是這些機械老是在我腦子裡印不了痕跡。

 

試著把充氣的地方接在車胎上,看來沒啥大問題之後,我開始打氣,打了三十下,發現好像沒啥動靜,心裡頭都涼了一半,但還是要再試試看,或許是因為打氣筒小,充氣會比較慢。

 

就這樣在早晨七點多的太陽底下,試了一陣子後,終於有起色:我的後輪漸漸鼓起來。哇喔~~再也沒什麼其他事情可以取代眼前這樣讓我興奮安慰畫面了!

 

就這樣,我沿路打了三次氣,我猜輪胎應該是破了,但破洞可能有被刺穿的東西塞著,因此風可以打得進去,但仍會露漏出。一身汗,不是騎車騎出來的,有一半是打氣打出來的。

 

不過我覺得很慶幸,因為在上北橫前,終於讓我有機會學著打氣、學著補胎,與其在北橫發生這樣的事情,不知所措,現在先練練,做好技術上的準備,我想我可以更無憂地上路,不用擔心狀況無法解決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itchire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